隨著金能三期工程的漸近尾聲,四大分廠鼎立格局日益清晰,十六個車間林立并齊頭并進,它們相對獨立而又互為聯系。如何做好相互間的融合,進而實現資源利用與生產效益的最大化?基于此,公司生產管理系統應時而生并已雛形初具。
中樞:生產調度系統
中樞:生產調度系統
“四廠調度,三廠焦爐生產有些問題,請你廠白班增加兩爐計劃”
“收到”
……
在公司生產調度中心,筆者見到了忙著調度生產的調度員。
公司生產調度監控系統設監控點210個,并將站控系統全部納入管理,覆蓋了公司的生產、安全、環保、能源、保衛等方面,調度員在調度室內,以大屏幕監控公司生產運行情況,及時發現問題,即時調度處理,重點是做好各分廠間煤氣、貧煤氣、水、電、汽、冷等能源的平衡,讓生產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。在各分廠發生突發事故時,調度員及時發出調度令,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事故處理,恢復正常生產,將損失降至最低。
橋梁:生產例會制度
橋梁:生產例會制度
生產系統點多、面廣,工作千頭萬緒。為做好生產各項工作的協調、調度及管理,公司以“周協調、月調度”生產例會的方式架起了各分廠、部室的橋梁,確保生產的有序高效運行。
每周五晚召開各廠廠長、生產部室、工程部及煤場負責人參加的周例會。會上,參會人員匯報上周重點工作完成情況,制定下周工作計劃,并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。
每月的4日或5日,召開生產系統月度總結會,各廠廠長、部室負責人總結本月重點工作、主要生產指標完成情況,重點是安全、質量、設備、電儀、團隊建設、技術創新的好做法及存在的不足,設備電儀(含項目技改)、安全環保、工藝質量三個專業組分別通報綜合大檢查發現的問題,并分析原因,提出整改意見與建議,會議主持人進行點評,并對下月工作提出要求,從而達到交流學習、共同提高的目的。
后方:善事必先利器
后方:善事必先利器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為確保生產控制系統的高效運轉,公司成立了工程師站,通過“三控”、“五電”的管理,實現公司生產的安全平穩運行。
“三控”,即工程師站技術人員定期做好公司站控系統、自控系統、監控系統運行情況的檢查及維護,跟進技術指導,并根據生產實際及時優化升級三大系統,適應公司發展所需。
“五電”,包括發電、變電、配電、供電、用電五大部分,主要是做好全廠發電電氣系統的巡查,為動力車間發電系統維護提供技術指導,維護好全廠變壓系統,指導用電的合理分配,優化供電系統,制定安全用電措施,減少用電事故的發生,確保安全生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