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:曹總,您好,從2000年加盟公司到今天,是否感慨頗多,您如何看過去的16年?
曹總:2000年是世紀元年,恰逢金能對甲酚二期工程開工,就像一粒種子,從此深深扎根于齊河這方沃土里。16年來,在秦董事長的全心培育下,在金能兒女的精心呵護下,這粒種子生根發芽,開花結果。這16年,伴隨著公司的發展,我也不斷得以礪練,從一名學徒工到公司高管,一路走來,雖幾經波折,但金能有著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,有著我人生最美好的記憶,是我成長的16年,也是我蛻變的16年,在這里,我充實而快樂。
記者:曹總,看您的履歷,主要在生產系統摸爬滾打,這些年您從事生產管理的心得有哪些?
曹總:從事生產管理的關鍵是帶團隊,要做知人善任的劉邦,不做剛愎自用的項羽。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,作為管理者,我們應時刻思考和踐行如何讓自己的團隊團結在金能大旗下,發揮好各自力量,讓他們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,生產安全、環保、高效。個人英雄主義、驕傲自滿最終只有死路一條,害人害己;其次安全是天,不容侵犯。安全工作任重道遠,容不得半點松懈。從事化工生產管理,要對每名員工的安全負責,我們要讓員工“高高興興上班來,平平安安回家去”;最后大禮不辭小讓,細節決定成敗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,專業分工也越來越細,我們的工作更要精細認真,“失之毫厘,謬以千里”,要想讓金能這條大船平穩快速前行,必須從技術和組織管理上將各方面的細節有機聯系起來,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,這也是我們推行精益管理的根本原因。
記者:曹總,很多人說,您經常深入生產一線,就此您有哪些經驗可分享?
曹總:秦總常說一句話,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。生產組織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,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,以一成不變的思維看待變化的問題不可取,到一線去,到員工中去,影響帶動團隊,落實好“三現”管理,掌握最新的生產動態,方能組織好生產;其次勤能補拙。我沒有過人的天賦,唯有勤勤懇懇,踏踏實實,方能干好工作。最后要提高工作效率,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,統籌安排,日事日畢,方能把工作做好。
曹總:所謂強勢,無非是做工作時比他人更果敢,更能放開手腳。敢于放開手腳,源于個人骨子里的那點血性,我的果敢是建立在廣泛民主、集思廣益的基礎上,否則就是剛愎自用。以公平之心對待每個人,自己工作灑脫,下屬工作輕松、高效。
記者:曹總,您分管的四廠四個車間四種產品,當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?如何解決?
曹總:最大的挑戰是個人的業務素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與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,具體來講,一是持續不斷學習,提升自我,每天學習一點,每天進步一點;二是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,依靠團隊的力量,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,一起努力,去迎接挑戰,克服困難,進而實現工作的提升。
記者:曹總,您好,從齊河技校畢業后,在實踐中成長為公司高管,在此,能否就年輕人的成長給點建議。
曹總:就我個人而言,因知識的匱乏,很多本該得心應手的工作變得吃力、被動,為讓年輕人不重蹈我的“老”路,特提幾點建議:一是改變自己,才有能力改變世界。古人講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就是在改變中“修煉”,學會欣賞和包容,以更好融入環境,進而帶動團隊,去做更多的事;二要腳踏實地、吃苦耐勞、敢于擔當,這是我們金能一直倡導的,也是當下年輕人缺少的;三要積極投身到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學習鍛煉。十年寒窗,學到的是知識,只有在社會實踐中礪練沉淀的技能最重要,牢記并實踐“終生學習、學以致用”,培養個人的一技之長,拼搏進取,努力奮斗,定有所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