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能比武,等級評定,職稱評審,管理序列,一年一度,時間之長,跨度之大,人數之多,為歷年之最,是金能人的“國”考。
實至名歸
叉車考試現場,上車、啟動、搬物,倒、轉、行,在限定時間內障礙繞行,關鍵要恰到好處;
品保實驗室內,著白色工裝的選手,稱量、滴定、計算,動作嫻熟,一氣呵成;
電儀比武現場,考試人員一字排開,讀題、繪圖、接線、送電,寒寒的天氣里,汗珠清晰可見;
大機修車間,焊花飛濺,鋸割聲聲,磨光機、電焊機、操作臺同時啟用,選手忙而不亂,場面頗為壯觀;
生產車間,考試人抽定題目,戴好防護用品,一樓、三樓、五樓,再二樓,再四樓,再一樓……,或實踐操作,或模擬操作,一場考試下來,小汗淋漓;
……
與往年相比,今年的考試更注重了實踐操作,能現場實踐的絕不模擬,能模擬的絕不以說替代。在職稱評審的理論考試中,與公司及本崗相關的實踐占至60%,實踐的側重,讓考試實至名歸。
考試,也是培訓
“崇虎,你剛才操作的順序不對,應先打開疏水閥,再開管道閥門”
“小趙,你看你制作的這個圓,接口不好,以后還需多加練習”
“王棟,你第一次送電不通,第二次通了,為什么你想了嗎?”
“田紅,你剛才烘干實驗的時間超了,影響了最終結果”
……
兩個月來,無論是技能比武現場,還是等級評定的考試現場,考試結束后,你總會聽到考評人員認真地講評,讓員工明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,哪里存有問題、如何改進等等。考試,已不僅是考試,更是一次現場的培訓。
打通最后一公里
等級評定的參考人員主要是操作人員,晉級通道為技工-高技工-技師;職稱評審,面向的群體主要是有學歷的技術人員,成長通道為技術員-助理工程師-工程師,二者并行無交集。在今年的考評中,為鼓勵操作人員深入創新,鉆研技術,特規定:取得技師資格滿三年的操作人員可直接申報助工,實現了兩通道的接軌;
為全面提升品保人員的操作技能,讓檢驗人員成為“多面手”,公司以產品鏈為基準,整合建立了品保人員的技工、高技工、技師評定題庫,調動了員工主動學習的積極性;
在今年的等級評定復審中,張正軍等11人因提報成果優秀,直接保留了資格未復審。公司重新修訂了高技工、技師免審及晉級成果的加分標準,讓他們不僅會考試,更要用心去發現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,學以致用,改進生產;
多次籌劃的電氣、儀表實驗室、校驗室的完善及電氣、儀表實踐操作室的新建問題已破冰,并提上日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