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1月份召開的公司辦公會上,秦慶平董事長多次要求各級人員要深入一線,到實踐中去,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以推動各項工作的再提升。
實踐出真知,致知在格物。神農嘗百草而始有醫藥,雖曾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;倉頡造字源于動物腳印的啟迪,開啟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;瓦特蒸汽輪機的發明來自水沸騰的啟示,人類進入“蒸汽”時代,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;蘋果的落地引發了牛頓地球萬有引力的思考,所有的發明創造,無不來自實踐。50、60年代的知識青年“上山下鄉”運動,改造成就了大批年青人: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”的大討論,摒棄了兩個凡是,尤其是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,解決了全國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;習主席的“空談誤國、實干興邦”,描繪了美好的中國夢。所有人類社會的進步,無不根植于社會實踐之上。所以,實踐是必要的,也是必須的,我們要身體力行,在實踐中改造我們的思想,在實踐中豐富我們的行為,進而提升改善我們工作生活的能力。
到市場中去,才能抓住戰機、贏得先機。當下,經濟持續下行,市場變幻莫測,挑戰很大,經營人員只有到炮火連天、硝煙彌漫的戰場中,與客戶打成一片,方能從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及時捕捉信息,分析整合,總結規律,為公司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。只有在市場一線的摸爬滾打中,工作起來才能有的放矢,把握稍瞬即逝的戰機,找到取勝戰爭的靈感,并迅速反應,馬上行動,落實到位;只有從實踐中來的形勢、市場、客戶的了然于胸,才能縱橫捭闔、決勝千里,方能在這個風險為王的時代與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
到生產中去,生產才會安全、環保、優質、高效。各級人員要深入一線,與設備親密接觸,與員工面對面,從問題導向入手,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。管理人員的巡查制、現場辦公都是很好的例證。燃氣輪機保溫、動力壓縮機技改都得益于此。“問渠哪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,安全人員只有到生產一線中,才能發現事故隱患,并將其消滅在萌芽,確保安全;環保人員只有到生產實踐中,才能改進提升環境質量,讓公司的天更藍、水更清、花更艷、人更美;品保人員只有與生產交朋友,才能檢測更準、指導迅速,為締造品牌奠定質量基礎;生產人員深入車間,才能提質增量、降本增效,進而轉換為生產力,形成最佳效益。管理人員到火熱的生產一線,才會發現問題、思考問題、解決問題。技術人員只有深入實踐,才會靈感迸發,工作起來也就有動力、有思路、有方法,結果將比較理想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面對不斷發展的客觀世界,面對不斷前行的偉大時代,面對不斷變化的繁雜事物,我們只有深入一線接地氣、積底氣,熱愛實踐、擁抱實踐,不知疲倦地探索并養成習慣,進而固化為個人不可或缺的競爭力,方能在競爭中勝出,為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出一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