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下,從公司到分廠,從車間到部室,從工段到班組,金能文化,宣傳大張旗鼓,培訓如火如荼,活動方興未艾,像激起的漣漪,正蕩漾開去。文化為什么這樣“紅”?帶著疑問,筆者進行了深入了解。
獎勵多了 懲罰少了
訪談中,談及此次金能文化的推動,許多人都提及獎勵多了,懲罰少了。對一車間建立了班組評比明星榜,在抽題問答中,回答好的,加一紅星,回答不好,加一黃星。每階段結束后,綜合考試、活動等表現,評出此階段的明星,入圍年度明星員工評選。
一廠動力文化學習公示欄上,一張笑臉或哭臉記錄了每名員工當日文化學習掌握情況。
三廠各部門每周評選文化標兵一名,讓大家學有榜樣、趕有目標。
從各廠區了解到,各部門組織的活動中,獎勵各不相同,有簽字筆,有筆記本,有水杯,有筆芯,有吹風機,有暖手寶,有壓力鍋,有微波爐……。說到此次文化推動的懲罰,有罰抄10遍的,有罰做俯臥撐的,有罰吹氣球的,但未聽到員工被罰款的信息。
獎勵多了,罰款少了,文化落地主動了,也就漸入人心了。
演員多了 觀眾少了
文化宣傳在黑板報、大紅標語的基礎上,各部門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,自己動手,因地制宜,全員參與,以五顏六色的彩紙制作了車間及崗位文化窗,不一的規格,差異的內容,并定期更新,小小的投入換來滿滿的收獲。
在組織的各類活動中,公司一改過去參與者當演員、其他人當觀眾的傳統做法。公司級演講比賽等活動的參賽選手,均是經班組、車間、分廠逐級選拔產生,范圍之大,人數之多,歷史空前,四廠“一站到底”的知識競賽,參與者達60人,比賽場次有七場之多。
品保部組織的金能文化淘汰賽中,選手答不上來的問題,交予場下觀眾,觀眾答對者有精美禮品相送。
演員多了,觀眾少了,在參與中認知,并付諸行動。
創新多了 循規少了
在文化推動中,最“火”的當數“一站到底”了,從品保部的淘汰制,到四廠王中王對決,再到二廠的團隊爭霸,不斷改版,屢屢升級,將江蘇版演繹得淋漓盡致,選手從容、鎮定,氣氛活潑、緊張,比賽精彩、激烈,觀眾們大呼過癮。尤其是四廠站王賽中,動力車間選手李晶晶連闖九關成功衛冕,孫艷萍與呂茂風的pk,精彩紛呈,兩人將題庫答爆,在臨時題目司歌的對決中方分勝負。

功夫在平時。各車間化整為零,充分利用班前班后會,見縫插針讓員工以多種形式進行學習,有你問我答的轉盤,有吹爆氣球的巧答,有飛鏢認答,有一對一幫扶,形式多樣,喜聞樂見,讓員工欣然參與,改變了過去的為學習而學習。
二廠組織了“金能文化在我心中”員工簽名活動,并現場宣誓。
三廠各部門制作了學習歷程墻,將替換的內容整理后按先后順序上墻,可一覽文化推動的過程,從中梳理些許變化。
四廠文化踐行實行試點制,各部門選一個試點崗位,每月踐行一條文化,重點是立足崗位進一步細化量化,提升固化,讓文化真正落地。
煤焦品保科、四廠物管科推陳出新,巧借地利,以照片、文字、身邊的人和事制作了金能文化長廊,徜徉其間,沉浸其中,默默感知,細細品位。
物管系統組織了文化推動經驗交流會,物管人說感想、談經驗、擺不足,在交流中取長補短,共同提高。
“其實文化離我們并不遠,它貫穿于我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,需要我們持續地用心去踐行,并內化為習慣,讓習慣成自然”,公司董事長秦慶平說。

撰稿人:祝德增